最近,南海出现一场引人关注的军事行动。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印前夕,四艘印度军舰抵达黄岩岛附近。它们与菲律宾海军进行了联合巡逻。这次互动引发外界揣测,它究竟传递了何种信号,又反映出怎样的现实?
海上升温,时机微妙
此次印度海军派出四艘舰艇。其中包括“德里”号导弹驱逐舰、“基尔坦”号护卫舰以及“沙克蒂”号补给舰。另有一艘测量舰或“萨特普拉”号护卫舰随行。
这批主力舰艇总排水量超过四万吨。它们在7月30日抵达菲律宾,显示行动早有安排。
早在7月20日,印度驻菲律宾大使便公开证实了这项计划。大使当时表示,此行并非临时经过,而是专为战备巡航。印方展现出高调姿态。
联合演练定在8月3日至4日。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则在8月4日开启对印度的国事访问。这是2007年以来,菲律宾总统首次访问印度。
两国正值建交七十五周年,海上合作是马科斯此行的重点议题。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布劳纳在印度军舰的招待会上讲话。
他称此次演习是“民主国家的团结信号”。布劳纳表示,这展现对“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”的承诺。
印度媒体热情报道此次演习。它们甚至公开宣称,此举目的是让中国为其支持巴基斯坦的行为承担后果。
纸面阵容,算计重重
然而,表面行动之外,各方都有自己的盘算。菲律宾近年多次寻求域外国家介入,包括美国、日本、法国、加拿大。这次找上印度,意图很明确。
他们想给南海问题增加国际关注。从而提升自身在区域内的战略地位。
马科斯曾承诺解决药品和粮食安全等民生问题。但这些承诺兑现困难。此次军演,也有转移国内视线的考量。
印度的想法则更加复杂。军演对印度军工产品起到宣传作用。2022年,印度向菲律宾出售了3.75亿美元的“布拉莫斯”导弹。
或许他们还想推销“光辉”战斗机。此外,莫迪政府面对美国加征的25%关税。美印贸易谈判陷入僵局。
在南海采取行动,印度可以借此向美国示好。同时,在国内也能展现强硬立场。
印度外交部副部长曾指出,印度的行动是地缘平衡策略。这意在回应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部署。
中国在印度洋的军事部署包括建设海军设施和军舰访问沿岸国家等。外界分析,此次军演也可能与“5·7空战”有关。
当时巴基斯坦凭借中国装备取得胜利,印度陆空两线受挫。印度或借此在南海行动中寻求心理上的补偿。
然而,印度并非完全倾向一方。尽管派遣舰艇进入南海,印度外长也同时表示中印是发展伙伴。
印度还撤销了对中国公民的签证限制。这种做法显示,印度试图在大国之间找到平衡点。它目前不具备与中国直接对抗的实力。
强弱对比,格局难变
深入观察此次演习,其宣称的阵容暴露出实际局限。印度派出的“INSSandhayak”号测量舰受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限制。
它没有进入南海核心区域,只在外围活动。菲律宾的两艘护卫舰虽是新舰。但在南海区域的力量对比中,它们作用有限。
菲律宾总参谋长布劳纳表示,演习过程平静,未遇意外。巧合的是,中国南部战区同期也在南海执行例行巡航。
南部战区曾声明,任何在南海的军事活动都尽在掌握。最终,印菲联合活动的区域缩减到菲律宾所谓的“专属经济区”。
这片区域远离黄岩岛。与其说是联合巡逻,不如说更像是自家门口的一次展示。
笔者以为
南海局势是多方力量角逐的焦点。美国、印度、菲律宾、越南等各有打算,都希望从中争取自身利益。
然而,这些域外国家并未真正支持菲律宾。印度着眼于军售收益,美国意在牵制中国。它们不会为菲律宾的利益冒险。
此次演习活动范围受到限制,证实了这一点。关键时刻,没有人愿意引火烧身。
这种力量结合,很难掀起大的波澜。菲律宾缺少实际军事力量。印度也缺乏在南海彻底介入的决心。
即便印度有两艘航母,它们也无法在南海长期部署。菲律宾海军的实力,甚至难以完全保护自己的近海。
无论签署多少协议,举行多少演习,都无法改变南海现有的力量格局。中国军队在南海保持常态化存在。
这是对任何图谋不轨者的明确警告。想在南海制造事端,需要先掂量自己的能力。
毕竟,中国每年新增的舰艇总吨位,已达到印度海军总吨位的一半。
搜正规合法平台杠杆炒股,炒股配资平台网址,策略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